假日市集的芻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會經營團隊系列之六 文︰林一曦
12月12日筆者前往長福國小參加校慶運動會,當天雨過天青陽光普照,現場擠滿學區民眾及各界來賓,人氣滾滾、熱鬧非凡。當然主角是可愛熱情的小朋友,學校安排以平日教學成果的展現為軸心,呈現多樣活潑的表演節目。可以見到洋溢著校長和全體師生的熱情,和社區的向心力。
在活動的空檔,與一群在地的農友,就談起11月份本專欄的「農民真命苦」,他們都是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同時在場的長福國小捐建人 游 先生,也十分關心此事;他建議︰如果能在鄉內固定地點,或輪流幾個地方,設立「假日市集」,吸引週休二日的遊客,如果有需要,他可以提供一些資助,以促成此公益平台的建立。
在此之前的準備工作是︰先普查了解各村各季節生產哪些農產品?願意參與假日市集是哪幾家?當然是要以新鮮、無農藥殘留,高品質、有特色的農產品為佳。把這些資料整理後,運用網路世界無遠弗屆的特性,把資訊傳播出去,首先是那些有生態理念、關心台灣農業的人會被吸引,前來了解、採購。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應該可以打出名氣,吸引更多的人潮。
我們也知道這些事千頭萬緒,從農產資料的收集、整理,場地的尋找、協調,農友的連絡、鼓勵,主題文案的設計,行銷廣告的執行,網頁的建置、維護,現場的規畫、管理,散集後的清理,農友和來客意見的回饋,在在都需要知識、經驗與熱心,絕非一個發想就能水到渠成。如果能由本鄉農會組織或農政單位來主導其事,再輔以社區、社團鼓動民眾的參與,本鄉行銷農產的集心齊力,來提高農友的收入,才能吸引青年人回鄉務農養家,構成「富麗農村」的願景。
在此同時,筆者也想到「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的「248農學市集」,他的故事大家應有所耳聞,他的理念,有興趣的讀者請上網參考http://www.wretch.cc/blog/qooj0627/5860830「248農學市集的理念與由來」一文,裏面對小農的處境有深刻的描寫,其中筆者覺得最有啟發的是︰「我想問的是,為什麼農民不能親口向購買他農產品的人,好好去溝通說明,給彼此一個互動與學習的機會?」「相互的關係不再只是金錢的交易而已。透過現場直接的接觸、對談,進而能去了解農民種植的過程與對土地的情感。」
楊儒門經由身處農村困境,再投身社會運動、街頭抗爭,如今轉型成結合農友觀念、引入社會資源,期待讓農學市集遍地開花,企圖為農民在資本主義浪潮不可避免的衝擊之下,找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他是在都市消費型態下發展出農學市集,我們國姓人呢?「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會經營團隊系列」就是希望關心此事的讀者,利用本專欄來提出您的看法,集思廣益正是國姓報導設立的宗旨。如果讀者不習慣寫文章,連絡我們到您府上,在訪談後,會把您的看法記錄整理,登載在國姓報導中。如果您不方便具名,國姓報導當然也會尊重你的意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