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史簡介
文/謝瑞麟
★ 前言:讀書對我來說等於吃安眠藥,在很重要的升等考試中亦復如是,當然是名落孫山,但是看到有關「國姓報導史蹟」又雙眼發亮,甚至到圖書館借書查閱,也去霧峰林家考究並訪問後代,總之非追根究底不可。國姓對我來說是出生地,由產婆余謝六妹女士接生,我尊呼她「阿姑」。囿於史書研讀有限
,遺珠之憾在所難免,倘有愛鄉土朋友、學者惠于補正,能夠充實國姓史,將
是更為完美的事情。
一、何謂國姓:即封建時期帝王賜予有功臣民之國姓。例如:唐朝賜國姓即李;漢朝賜國姓即劉;明朝賜國姓即朱.......。今天我們住在國姓,誠屬祖先有德,才能跟皇帝攀上關係,所以國姓將來也會出皇帝,至少也有將相奇才。信否?請繼續讀下去,劉國軒有預言看了就知道。
二、國姓爺:鄭成功原名鄭森,父
鄭芝龍,母 田川氏(日籍)於明朝天啟四年﹝1624﹞出生於日本長崎鄰近小島,崇禎三年﹝1630﹞鄭成功七歲引回福建,經名師教讀;崇禎十五年﹝1642﹞十九歲科試秀才,崇禎十八年﹝1644﹞鄭成功二十二歲,福王奔出南京至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鄭芝龍派鄭成功入侍隆武帝,又因隆武帝對其才能甚為讚識,嘗稱:「惜無一女配卿」乃賜國姓(朱),改名為成功,授為禁軍督都,以駙馬體制行事。隆武二年(1646)又勒封鄭成功為忠孝伯,因鄭母
田川氏患病告假返鄉探視,隨即隆武帝遇害。鄭成功非常痛心誓師起義,旗號「招討大將軍忠孝伯罪臣國姓成功勤王」,永曆二年﹝1648﹞改旗號為「招討大將軍威遠侯國姓成功勤王」,西洋書籍譯為「KOXINGYA」即「國姓爺」。由於鄭成功是智勇双全、治軍有術之人,先民隨軍驅番至北港溪北岸,然後將北港溪沿岸未墾的荒地通稱為「國姓埔」﹝語示:此埔是國姓爺
的﹞,事事不忘旗號的忠誠,如同國姓人每年搶成功的誠心,就是國姓人的本色。
三、劉國軒兵駐半線:劉國軒為汀州府長汀人,原任清兵小校,永曆八年〈1654〉歸順鄭成功,其後隨鄭經來台,因大肚社、沙轆社二番社判亂,鄭經派左武衛劉國軒率兵討伐,兵駐半線〈今彰化〉,永曆二十四年〈1670〉將番族驅逐至北港溪北岸,並將北港溪沿岸未墾之荒地通稱「國姓埔」,或稱「國勝埔」,以示對鄭成功敬意。今真嚴寺前後各立有一石碑,上刻有一首懺地詩,據說是劉國軒所作,其詩內容「舉望華山貴尊嚴,華山何事結深淵,左倉右庫掌屏上,北港南溪會案前,湖海星辰來拱照,關龍交鎖去之玄,三千粉黛堂前擁,八百煙花列兩邊,穴是公侯將相地,一脈無偏感未然,可惜生番雄霸據,拋荒此地待時賢」,所以說長住國姓必有後福。其後並無發現先民在「國姓埔」墾殖記述。
四、漢番隔離政策:嘉慶二十二年〈1817〉發生郭百年事件,在烏溪上游〈今福龜村〉建立禁碑,碑文「原作生番厲,不造漢民巢」王得祿者受理之,由此可見福龜村是國姓鄉最早開發的村落,可惜該禁碑迄今不復再現。先父謝
溪日治時期攜眷進住龜仔頭山林出張所〈今北玄宮附近〉,家母謝張不就當時情況細述:有電力設備,譬如抽水機、電燈,有圳道、亦有輕便鐵道;交通便利市井發達,可能美軍將鱸鰻潭誤為日月潭,山林出張所附近電桿及電話桿林立誤為發電廠,致使該村落受到嚴重轟炸,該禁碑是否因此消失?仍有待查證。
五、移民時期:同治元年〈1862〉因埔里盆地大埔城﹝今埔里酒廠附近﹞已發展為漢人聚居之所,國姓是埔里出入口之必經之地,自然而然亦成為聚落,北港溪以北為「外國姓庄」;北港溪以南為「內國姓庄」。光緒元年〈1875〉清廷才積極「開山撫番」在埔里設廳社,設北港溪堡管轄有:龜仔頭、內國姓、水長流、 墘溝、柑仔林;埔里社堡管轄有:北山坑、茅埔、上南港、下南港。至此,才有記載客籍人士許、廖、莊三姓進住內國姓庄;當然早期因樟腦利益已有漢民潛入山區砍取樟木焗腦,或墾荒謀生,惟未記述無據可考。其後台中霧峰林朝棟參子林季商﹝林貴昌?﹞當時以製糖為業,在龜仔頭及內國姓庄種殖大量甘蔗製糖圖利,鑑於番民懼怕鄭成功威名,故特別雕刻鄭成功尊像敬拜,一方面可嚇阻番民出草;另一方面可以安慰庄民心靈,故集資興建國姓廟即護國宮。
六、安居樂業的國姓:林朝棟,生於咸豐元年﹝1851﹞,係霧峰林家曾任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之長子,以世職襲騎都衛,循例納貲,敘兵部郎中,光緒十年﹝1884﹞率兵北上基隆擊潰法軍建功,福建巡撫劉銘傳保舉候選道員,加二品銜,賞戴花翎;光緒十四年﹝1888﹞ 施九緞因府官貪腐土地丈量不公,糾眾抗議並圍彰化城,劉銘傳派棟軍平亂,事平,因未誤殺庄民,燕霧二十四庄仕紳共同獻「德同再造」匾一幅。劉銘傳以林朝棟屢建功績,給與「林合記」墾契,特許在中路沿山之野及近海浮復地招佃墾耕,並專賣全台樟腦事務,其獲利可補給軍用糧餉。當年在東勢角設立撫墾局,並設水長流分局及北港溪分局,且設立白毛隘勇線及阿冷隘勇線。翌年,自東勢角的馬鞍嶺至埔里大坪頂,凡九十里,開闢官道﹝今台21線﹞,沿途設碉壘柵,前哨隊駐馬鞍嶺、左哨隊駐水長流、中哨隊駐北港溪、右哨隊駐埔里大坪頂,致力防止番民出草,保護墾民及腦丁的安全,光緒十七年﹝1891﹞引北港溪水灌溉國姓庄,稱「內國姓圳」。翌年,駐軍內國姓築草萊而居稱「時賢莊」﹝今真嚴寺﹞,開阡陌墾田百數十甲。至此,全國姓庄民才能度過安居樂業的生活。基於此情,林朝棟先生對國姓而言,功不可沒。
七、日治時期:光緒二十一年﹝1895﹞台灣割讓日本,國姓地區先後隸屬台中縣、南投廳、台中州等單位管轄。明治二十九年﹝1896﹞隸屬台中縣埔里社辦務署轄域;明治三十四年﹝1901﹞二十廳時期,分屬南投廰埔里社支廰北港溪堡和埔里社堡管轄;明治四十二年﹝1909﹞十二廳時期,廳下設區,當時國姓鄉屬南投廰埔里社支廰之北港溪區北港溪堡和埔西區埔里社堡管轄;大正九年﹝1920﹞五州二廳時期,改屬台中州能高郡國姓庄轄。
八、台灣光復後,庄改稱鄉鎮,國姓庄改國姓鄉,為台中縣轄區域;民國三十九年﹝1950﹞十月全台行政區域調整,新設南投縣,國姓鄉成為南投縣十三鄉鎮之一。
參考書籍:延平世家--丁履進著、台灣史綱─黃大受著、台灣通史─連雅堂著、台灣地名辭書—台灣省文獻會編印、台灣先賢先烈專輯﹝第四輯﹞林朝棟傳─台灣省文獻會編印、烏溪的交響樂章─康原 等著、南投農田水利會志─台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編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