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會經營團隊-系列徵文之一


期望鄉農會明天會更好-農會理事


-莫健明




見到國姓報導徵文啟事,頗有同感,所以想拋磚引玉,提出我對農會經營的構想,請大家指教。




國姓鄉農會自彭華錦等前輩創立以來,歷經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但不變的是農會的設立宗旨,就是要「為本鄉農業找出路、為農民謀福利!」。




先從農會主要組織結構說起︰「信用部」是目前農會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由於存款約三十億,貸出僅十幾億,加上目前利率很低,所以利息收入很少,致使農會職員不旦無法比照公務員加薪,三年前還不得不減薪,以渡難關。這樣也會使職員們看不到前途,沒有鬥志。




「供銷部」本來可以賺取進出貨間的合理價差,但供貨沒比民間業者便宜,使得紙箱、肥料等部份倉儲物資,因屯積過期必需報廢,所造成的損失,是目前的主要癥結。




「推廣部」本來是要與農民群眾密切接觸,介紹最新的農業技術、市場觀念,也可藉由四健會等組織,來培養未來的尖端的農業人力,但目前看來著力不足。




所以,我想可以從農會「人事」的改善著手,做到適才適用,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讓他(她)去做「對的事」。用企業經營的理念,把農會業務做好、做大,創造利潤。




首先要尋覓一位有執行力的「總幹事」,他要能秉承理監事會議中決議的政策和應興應革事項,用合法合理的行政程序和經營措施,來達成任務。




接著是「獎懲公正、賞罰分明」,建立獎金制度, 鼓勵創新思想、用心服務、努力工作、開創市場的人才。這些獎金從何而來?就節流、精簡人力,運用這些節省下來的薪資,來提供獎金,也更正面的創造願積極做事的職員,更有生產力,開創更大的運作空間。




「供銷部」的人要積極尋找市場,談妥更有利的管道和條件,來推銷本鄉的農產品,運用農會共同運銷體系,農民有保障,農會也有相對的手續費收入。例如早年本鄉農會人員,與台北菓菜市場的拍賣員,一直維持良好的關係,使本鄉的貨物能賣得較好的價錢。供銷部也要了解市場的趨勢,提供農民有用、想用的物資,以提昇農產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產生利潤空間。




全體理監事(當然也包括我在內)更要運用人脈與資訊,找通路,尋求各機關團體的展售機會,親自走到第一線去行銷,而不是只開一些例行性的會議,然後等聚餐,好像是應得的福利。




「推廣部」的當要之急,是找回本鄉的各個「產銷班」,藉由對政府農業政策和農業市場趨勢的了解,輔導各產銷班寫計畫、爭取相關單位的資金補助和專家指導。國姓鄉各村落分布較離散,算是較不利於發展的條件,但也由於如此,生產各有特色、多樣化的農產品,這也是可以發揮的重點。積極辦理各項農民活動,爭取向心力,人氣聚集才能興旺。




如果產銷管道暢通,農民自然需要資金,就會想要向「信用部」貸款使用,「金融」就是金錢的流動,存與貸愈活潑,資金週轉率愈高,利差的收入正是信用部的活水。




我已擔任過縣議員、鄉長等為民服務的公職,這回想參與農會的再振興工作,主要是想運用我的經驗、見聞、人脈,再結合一群有理念、關心國姓農民前途的人,求新求變,為我們國姓鄉再盡一份心力。如果能讓我們國姓鄉的農業再現昔日風華,使我們農民家庭收入增加,正是我的最大願望。請各位鄉民對我的構想提出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議,誠摯的感謝您!




記錄整理︰林一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ngo 的頭像
    pongo

    pongo的部落格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