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百歲人瑞見證百年滄桑


 



 


【曾應鐘報導】曾經在國姓鄉大旗村工作多時,虛歲一百歲的苗栗縣獅潭耆宿何有貴,九十九年來共經歷了至少十二種行業,他的經歷說明著時代的軌跡、歲月的滄桑、印證著時代的進步,足可讓年輕人了解台灣百年來的變化。


        何有貴在公館鄉鶴岡國校畢業後,跟著父親耕作七公頃多的茶園,春茶時節,茶園裡會有四十多名工人一起工作,呈現客家人特有的採茶情趣,但是茶葉的收入有限,因而冬日來臨他要參加砍斫甘蔗的工作,投入製糖的行列,那時成年男工一天的工資是四角半,而削蔗根的女生一天就只有二角五分錢,藉以貼補家用。


        後來他們放棄了茶園,十七歲那年,他與兄弟、叔父等人步行前往七十公里外的南投國姓三隻寮,砍伐樟樹焗腦,他說,焗腦的工作不是想像中容易,砍下樟樹先要學會如何使用「鋒仔」將圓圓的木頭鏟成薄薄的木片,熟練的師父可以將木頭鉋出長長薄如紙張的木片,新進人員則無法拿捏深淺,經常會鉋出厚厚短短的木片,導致油漬不易焗出。


        樟樹日漸稀少,一個月只有九塊錢的收入,後來雖然自己建築腦寮設炊焗腦,卻也入不敷出,於是擔任除草工人,為他人整理香蕉園,香蕉成熟了,就擔任挑夫,將香蕉由大山頂挑到路程二、三個小時外的香蕉集貨場出售,一有閒暇也從大山上夯運櫸木下山,從平地搬運電桿上的橫木上山架設電線。


        二十一歲,他前往寶山鄉,在日本海軍嘗試挖掘石油的山區,學習如何搬運開鑿油井所需的物資,此間他也學習如何記帳,管理財務,多了不少難得的功夫。三年後試挖結束,他回到家鄉耕作田地。


昔日,沒有瓦斯、電力等能源,人們煮飯燒水靠的是木柴、煤炭、木炭,當年燒製木炭通常是將木頭燃燒後澆水成為木炭,這樣的木炭易斷、易碎、不耐燒,後續的效能有限。二十五歲那年,他知道霧峰林獻堂處有人指導燒製改良木炭,燒製這種木炭需要特殊的窯,讓經過設計的火路進入充滿木頭的窯內,在到達特定的溫度時,逐步的堵塞氣孔,木頭經過三百多度的高溫燜成堅實不易碎的無煙炭,供日本鐵道部的員工做為能源,後來他成了這方面的專家,不但經常協助鄉親設計無煙木炭的燒窯,還將這種技術運用到埔里的西塔山,打造十八個木炭窯,將九十多公頃的雜木燒製成改良炭。此時,他身兼總務記帳,月入八十元,是少見的高所得。


燒炭工作結束,他回到家鄉,在獅潭的鹽水坑的石油公司工作,由於有了在海軍油井試掘的經驗,來到鹽水坑,他從事分派工人們運送各項器材的任務,他更能熟練的將圓形易滑的鐵桶捆綁得牢牢實實,讓工人們順利的搬運到指定的地點,將鐵桶打入二千多公尺的地底堵塞冒出的水流。   1


年輕時他會在農曆的初一、十五的夜裡到五穀廟祭拜,雖然來回廟宇要花費二個多小時的時間,但是他鮮少停歇,同時他利用三年的時間,看人如何進行三獻禮及十大課,無師自通的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後來他也積極參加居家附近玉虛宮的廟務,建立許許多多的檔案,讓後生晚輩有所遵循,也因為扎實的運用書法,如今不但家裡的春聯是他自己寫的,就是鄰居的春聯也大都由他書就。


        臺灣光復後,他向後來的立法院長劉闊才租賃了一甲三分多的農田,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後,有了自己的農田,同時又購買了二甲多的山林。此後,他在山林邊建造了自己的房屋,安定的養兒育女,直到七十多歲才退休,如今與其大同公司退休的兒子,一同在八十九年改建的一百多坪樓房內過著悠閒安逸的生活,孫子們則在都市中認真的求學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ngo 的頭像
    pongo

    pongo的部落格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