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繫港源國小的陳俊言主任




林一曦◎


 


 

 




本月18日筆者來到山明水秀的港源國小,訪問陳俊言主任。




陳主任是彰師大畢業,曾在彰化縣達德高工擔任機械設 計科 老師,民國848月考上本縣國小教師,分發到港源來。本身就是農家子弟,覺得此地有山有水,彷彿人間仙境,而客家民風純樸,鄉土氣息更是情感相契,於是全心投入教學工作。首先就是藉著家長的信任,努力改善學童們的生活常規,使之能全心向學,提高學習效能。




之後遭逢九二一震災,期間全力搶救學校物資,協助學生復學,也參與新校舍重建的規劃,其中黃進昇校長熱心於客家文化,張鴻煜主任擅長美學,為新校舍畫了幾種色彩構想圖,當時他擔任教學組長,懂得陽宅風水,為學校設定了坐文昌(東南、木)、向貴人的格局,更把校門方向調向北方(水),以招收更多的外來人脈與資源。




90年考上主任,91年受尤長盈校長聘為教導主任。身為主任就要更廣層面的思考,因校園重建之硬體建設已完成,於是往教學軟體方向來思考。因為港源地區有95%的客家人,如何「呈現客家特色」,以提昇學生自信心,結合社區人力資源,就成為學校發展的軸心。在此主題下,分成飲食、服飾、育樂、住行等來落實在教學與生活中。首先搜集客家文化書籍,成立專櫃以供查詢與參考,編製「薪傳客家文化」書籍作為基本教材,結合本校教職員工、家長會、校友會、港源社區發展協會、縣客家協會、加上外聘專長教師,逐步把理念化作行動。




武(動態)的方面︰例如「打粢粑」就請教耆老 江德貴 先生,了解它的由來、器具、材料、製作程序等,再爭取經費訂造工具、請社區人士來教導學生各項工作,由知而行。「擂茶」則向新竹北埔取經,請本地出身的陶藝家手工拉坯製作研磨缽,請地方人士找到蕃石榴、苦茶、九芎等木材來作為磨杵,試用各種食材,選取合適的配方。「客家衫」是向高雄美濃訂製,成人灰色、男生藍色、女生粉紅色,穿在身上就呈現出客家族群的風味。「竹筒鼓」原是早期趕山豬用的工具,請地方人士截取麻竹、鋸挖出槽孔,可當打擊樂器,後來以此為基礎,外聘 林色芬 老 師 教授中國鼓,使之有更豐富的表現力。




文(靜態)的方面︰教導學生「客語朗讀、演說、詩詞吟唱」,經過幾年的努力提昇水準,尤其以徐青筠同學連續三年全縣客語演說比賽第一名,最為傑出,學校也曾榮獲客語比賽全縣總冠軍。為了詩詞吟唱,也開始了揚琴的學習,由於 簡玉霞 老師的細心指導,再逐步擴充成現在絲竹樂團的表演。




本地的外籍配偶多,為了學童有更好的在家學習環境,所以學校辦理識字班;也與南投家扶中心林平洪主任、張貴琳社工的配合,進行多樣的生活輔導、外出旅遊、美食製作等;甚至有學童家庭發生變故,立即與社工合作,迅速建立支持系統,使他們得以渡過困難的時期。




後來葉榮鑫校長到任持續鼓勵下,這些客家文化活動,就綜合表現在校內畢業典禮,為畢業生風光的隊伍儀式「出嫁」到北山國中。後來是舉辦進京趕考、選出文武狀元,高潮則在「祭孔」典禮上。在「城鄉交流」中,本校學童演示各種技能,也教導前來的都市兒童親手操作,再把一些作品帶回去當紀念品。另外對外爭取公開演出的舞台,在本鄉鹿神祭、搶成功文化祭,全縣桐花祭、南投花博中表演,讓學童在表演中內化客家文化特色,鍛鍊台風、培養自信心。公共電視台也二度前來拍攝這些主題,使港源社區揚名全國。




98年起他轉任總務主任,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今年1112(預定)的「50週年校慶」。舉凡環境美化、各項準備,都要與全校師生共同討論、規劃、執行,可有得忙了。




訪問中,陳主任一直強調不敢居功,很謙虛的說是更要感謝歷任校長、全體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加上校外的地方耆老、專業人士、相關組織社團的支持贊助,才有今天的這些成果。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陳主任在港源地區讓本地人一致稱「讚!」,但我們想︰一位為本鄉付出青春與心力的人,有必要報導出來,讓全鄉民眾來認識他,感謝他為本鄉子弟的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ngo 的頭像
    pongo

    pongo的部落格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