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田庄人講五四三- 37


文・王政友




看倌!前副總統蕭萬長卸任不出幾個月後便表示:「台灣面臨政府危機意識不足、陷入公平正義迷思與朝野內鬥等問題,致台灣無法全力面對經濟挑戰。」由曾是咱的經濟總設計師、舵手的領導人說出這般話,您不認為台灣的經濟問題大條了麼?




就在台灣貧窮線下戶數逐漸上升,無薪假勞工人數飆高的今日,舉國上下尚在大玩「bumbler」一字的瘋狂說文解字遊戲,任令國政空轉;看來時已歐風東漸,隱約浮現東方的希臘。希臘乃西方文明的搖籃地,台灣則為東方的福爾摩沙,若兩地人民的命運在21世紀初葉交會,那才是東西輝映,歷史的盛事哩!




一個嚴肅的話題,近年來許多產業出離台灣,尤其是所謂高科技產業的出走重創了台灣的就業環境,其中之因因果果並非在下所能置喙,唯在下欲以不成熟的看法略表田庄匹夫之見。




的確,基於產業政策、政治氛圍、勞工素質、環保意識等等因緣之下,咱所稱的高科技產業確實曾給台灣帶來一片榮景。但在下以為,除了少部份之外,這些高科技產業也只不過是代工產業,台灣極度缺乏自己的關鍵技術;換言之,是有錢的老闆或財團藉由全民的資金設立生產線,以外國的機器設備、原料、依一定程序製造成品外銷世界,充其量賺得的僅是代工而來的蠅頭小利而已。




當台灣工資上漲,而周邊當時原本條件不若台灣的國家相繼發展之後,只計利益的資方紛紛轉移至其他國家,依同樣模式設立生產線,以外國的機器設備、原料、技術繼續原來的買賣勾當遂其利益,台灣勞工是否失業並不在其等的考量範圍;也就是現今能夠取代台灣的國家多的是,台灣從而失去原來無甚基礎的競爭力,產業出走變成了台灣勞工的夢魘,說得明白一點,對今日台灣的勞工而言,高科技產業似乎反而成了高風險職業。




台灣無論是政府或資方從無魄力與能耐造成產業升級,在一段偏安時間之後似乎淪為茍且偷安,並不具宏遠的眼光。在下曾於本刊引述日本有機半導體領袖人物之一城戶淳二對台灣同業的看法:台灣的廠商與韓國有極大的差別,僅在意於營利,完全不注重技術的研發,只相信以錢購買技術與專利即能拓展其業績,……。城戶淳二的見解是否有理,您自可由今日台灣與韓國的消長看得一清二楚。




因此,當能夠取代台灣的國家多了之後,台灣勞工的無薪假便成為家常便飯了,這原來可自膝蓋想得,又何須申請諾貝爾獎呢?




當「台勞」這一名稱響遍社會,代表日後年輕一輩欲於台灣獲得較高品質的就業機會將更形困難,在這種現狀之下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不久前曾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但尚未見具體的政策或配套措施,在下認為情況已然如此,或許真的已別無選擇,那麼,「無,是欲按怎?」




接到本刊,第一眼便見到《發展在地有機產業》一文,在下讀後相當認同作者 尤 先生的見解,同時再度閱讀本刊第144期《期望鄉農會明天會更好》一文,似乎國姓鄉農會已自發的朝農會設立的原始宗旨,準備朝正確的方向邁出步伐,對鄉親而言自是可喜之事。只是,希望這不僅止於是本刊的徵文而已,而是每位鄉親必須體會今時環境的嚴峻,必須在「無法」中找出「撇步」,在全省已有超過150萬戶家庭收支呈負數,已處經濟懸崖邊緣之際,在農會的「有心人」指導配合下自救,這裡先套用幾個月來常聽到的口號:「今日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